一般来说,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能再维持另一个营养级的存在了。
其他情况;从生产者算起,经过相同级数获得食物的生物称为同营养级生物,但是在群落或生态系统内其食物链的关系是复杂的,除生产者和限定食性的部分食植性动物外,其他生物大多数或多或少地属于2个以上的营养级,同时它们的营养级也常随年龄和条件而变化。例如:宽鳍鱲(Zacco platypus)同时以昆虫和藻类为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随着其生长,从次级消费者变为初级消费者:在苗种阶段为动物食性,随着个体发育而转为植物食性兼杂食性。仔鱼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及其它小型甲壳类,一直持续到溯河洄游。在游进河川行程中,摄食器官发生演变,摄食逐步改为低等藻类。
人类位于食物链中等位置;2013年一项对全球196个国家中176个国家的人类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这样表明,人类其实并非位于“食物链顶端”,事实上,我们是位于食物链中央某处。顶级捕食者的营养级高达5.5,然而2009年全球平均的人类营养级大约只有2.21,这可以与猪和凤尾鱼的营养级相比拟。
人类没有位于食物链顶端可能并非坏事
根据研究,人类消耗了25%的净初级生产量,食物消耗占据了其中的35%-40%,考虑到农业并非我们消耗全球资源的唯一方式,因此我们没有位于食物链顶端可能并非坏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