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欺压。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清・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正音:“盛”,读作“shèng”,不能读作“chéng”。
辨形:“盛”,不能写作“胜”。
辨析:“盛气凌人”和“咄咄逼人”多形容人气势汹汹;但“盛气凌人”偏重于“盛气”;只表现在人的表情上;“凌”形容欺侮别人;“咄咄逼人”应用范围广;可指人的气焰、语言等方面;“逼”形容逼迫别人。
谜语: 大怒伤身体 (谜底:盛气凌人)
故事: 战国时赵太后辅佐年幼的赵孝成王执政,秦国趁机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赵太后不肯。大臣触龙求见,赵太后装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触龙入情入理的开导终于使赵太后同意齐国要求。
凌,欺侮。“盛气凌人”指用傲慢的气势压迫别人。语本宋・楼钥《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仗气凌人”、“咄咄逼人”
时户部侍郎李公椿年建议行经界,选公为龙游县覆实官,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不以多寡,至。盛气临人,无敢者。公独曰:“愚民不识弓步,不善度量,若田少而所供反多,须之首复,乃可并行。”
[1]亩步:计算土地面积的量词。此指田地的面积。
[2]率:一概。
[3]黥配: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并且流放到远方。黥,音qíng。
[4]忤:音wǔ,违逆。
“盛气凌人”原作“盛气临人”。典故出自宋代楼钥《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一文。文章中提到当时户部侍郎李椿年建议重新丈量民田的经界,朝廷选派汪大猷担任龙游县的覆勘官。当时李椿年的规定十分严峻,凡是丈量过的田,重新勘验,如有隐藏,不论多少,一律处以黥刑,流放到远方。因为气势压迫于人,所以人民纵有不服,也没有敢跟他对抗的。后来“盛气凌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用骄横的气势压迫别人。但是这条成语也有人认为出自于较早的唐・孙元晏〈咏史〉诗中的〈谢澹云霞友〉。诗云:“仗气凌人岂可亲,只将范泰是知闻。缘何唤作云霞友?却恐云霞未似君。”据《南史・卷一九・谢晦列传》,南朝宋谢晦的堂叔谢澹,是谢安的孙子。澹为人任达仗气,和当时的范泰结为“云霞之交”。他颇受宋武帝赏识,所以原来要托付他在受禅时,担任进奉玉玺的大任。但是有一次陪武帝吃饭时,谢澹不但喝醉酒,还大言不会屈顺任何人的意思。武帝虽因谢澹是方外之士,不与他计较,但是心里著实不高兴,也就不让他进奉玉玺了。由这个故事可知,谢澹的“仗气凌人”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和“盛气凌人”的用法不同。
01.《元诗纪事・卷八・赵孟𫖯》引张载〈赵孟𫖯行状〉:“(叶)李论事厉声色,盛气凌人,若好己胜者,刚直太过,故多怨焉。”
02.清・袁枚〈答涧泉书〉:“王嗣宗亦以状元补秦州参军,盛气凌人,为知州路冲系之于狱。”
03.《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卷一○・毕秋帆折于老僧》:“达官贵人,往往睥睨一切,以盛气凌人,受者亦俯首不敢一较,奴颜婢膝,视为固然。”
语义用骄横的气势压迫别人。
类别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
①他就是得到冠军,也不必如此盛气凌人!
②瞧他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真是令人讨厌!
③他扮演起盛气凌人的楚霸王,真是维妙唯肖。
④我看他是得理不饶人,才会如此盛气凌人地责骂对方。
⑤我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稍有成就,就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
⑥君子处事,不怒而威,用不著如此盛气凌人,让人下不了台。
⑦我不是说他没理由,而是他那盛气凌人的架式,我实在受不了!
⑧你是老板的儿子,待人处世就应该更谦虚有礼,千万不要盛气凌人。
⑨她仗著自己的才貌,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让人敬而远之。
⑩我们董事长所以能服众,只因事无大小都能虚心听取同仁的意见,从不盛气凌人。
lord it over others
居たけだかである
arrogant et agressif(prendre des airs arrogants et brusquer les gens)
schroff und arrogant(anmaβend)
высокомерно(вести себя вызывающ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