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bei 查看: 17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
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清・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社会腐败与人疾苦感到悲。
例子: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正音:“悯”,读作“mǐn”,不能读作“wén”。
辨形:“悯”,不能写作“混”。
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语本唐・韩愈〈争臣论〉。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过家门不入,,而,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人穷也,得以自暇逸乎哉?
[1]争臣:能直言规劝国君过错的臣子。
[2]禹:姓姒氏,号禹,夏代开国的君主。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
[3]孔席不暇暖:孔子总是席子都还没坐暖,就起身去忙别的事。暇,空闲。见“席不暇暖”。
[4]墨突不得黔:墨子在新住所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前,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继续工作。突,烟囱。黔,黑。见“墨突不黔”。
[5]安佚:安逸。佚,放纵的,通“逸”。
[6]阳子:阳城(公元736—805),字亢宗,唐定州北平人。幼家贫不能学,乃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登进士第,隐中条山不仕,众慕其行,多从之学。德宗召为谏议大夫,上疏论裴延龄枉黜大臣,阻德宗以延龄为相。后被贬国子司业,出任道州刺史。
[7]闵:怜恤。通“愍”。
[8]恶:音wū,如何、怎么。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担任谏议大夫,主司规谏天子的职务。他学问很好,饱读诗书,却不常发言。当时与他同朝为官的韩愈看不过去,认为以他的学识,应该多给予皇帝意见,作好谏官的职务。于是写了〈争臣论〉这篇文章,讥讽阳城没有尽到职责。阳城当时看了并不以为意,但后来大臣裴延龄诬陷忠良,陆贽等人遭到罢黜。阳城便上疏指责裴延龄,论述他的罪状,替陆贽等人申诉,并极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龄为相。由此看来,韩愈的这篇文章应当发挥了功效。〈争臣论〉整篇文章采设问法,假设有人问关于阳城的问题,韩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对阳城的看法。阳城和一般官员不同,他高中进士后,反而隐居在中条山,不出来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学问与情操,前来从他求学,后来才被德宗召为谏议大夫。韩愈就在文章中假设有人问:“阳城不是自愿要作官的,他不发言也是谨守本分,何必这么苛责他?”韩愈回答:“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不是为了获取名利与权势而作官,而是忧虑时局的动荡,哀怜百姓的疾苦。学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独善其身,总想利用所学,对国家人民有所贡献。如果阳城是个贤人的话,就应该知道现在时势的困顿,为百姓所受的苦难而哀伤,然后尽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时局的职责,怎么可以只顾过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后来,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穷”演变成“悲天悯人”这句成语,指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
01.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02.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六・题识类》:“其《放吟》一卷,皆乐府诗,丁明末造,多悲天悯人之思。”
03.《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懑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04.《东欧女豪杰》第三回:“(菲亚)心中感触了好些时事,只觉得恶俗世界无一是处,忍不住那一腔悲天悯人的热情沸将上来。”
语义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
类别用在“慈善怜悯”的表述上。
①泰瑞莎修女救助贫苦,悲天悯人的精神令人敬佩。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③他经常把悲天悯人挂在嘴边,却连一百元也舍不得捐献。
④一国的领袖若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就不会轻易地发动战争。
⑤这尊圣母像的脸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让人看了感动不已。
⑥你别以为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就没人知道你做过的亏心事。
⑦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⑧《悲惨世界》书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思想,因此成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bewail the times and pity the people
世の乱れを悲しみ,民の困窮を憂(うれ)える;社会の腐敗や人民の苦痛に義憤や不平を抱く
притвóрное милосéрд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