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an 查看: 39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例子: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
辨形:“箭”,不能写作“剑”;“伤”,不能写作“份”。
辨析:“暗箭伤人”和“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文字;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等文的方面;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歇后语: 1. 床底下支张弓 —— 暗箭伤人
2. 树阴里拉弓 —— 暗箭伤人
谜语: 床底下支张弓 (谜底:暗箭伤人)
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联合鲁、齐国讨伐许国。攻打许国都城时,老将颖考叔手执大旗登上城墙。副将公孙子都心怀忌妒,对他暗中放箭,把颖考叔射下城来。副将瑕叔盈以为颖考叔是被敌人射死的,拾起大旗继续指挥战斗,郑军终于攻克了许国都城。
在隐蔽处放箭伤害他人。#语本宋・刘炎《迩言》卷六。后用“暗箭伤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人。△“含沙射影”。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 ,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两军对垒,克日乃战,鸣镝交驰,负不怨胜。罪不在人,责在己也。故君子之于人,与其阴倾,不如显责。
[1]典故或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
[2]次骨:次,至也。次骨,至骨。比喻对于某件事情的感受非常深刻。
■《左传・隐公十一年》
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
客问刘贡父曰:“某人有隐过否?中司将鸣鼓而攻之。”贡父曰:“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客笑而去,滑稽之为厚者也。
“暗箭伤人”原作“暗箭中人”。刘炎是南宋时的理学家之一,当时理学以朱熹和陆九渊为首,门户分立,相互争论。刘炎却能摒除门户之见,撷取各家之长,不流于意气口舌之争。他著有《迩言》一书,取《诗经・小雅・小旻》诗句“维迩言是听,唯迩言是争”之意,以浅近的言语,来阐述理学精微的道理。在这段文字中,刘炎详细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他认为小人经常在背后发表中伤他人的言论,就像暗中放冷箭来伤害人一样,这两种行为都可以造成他人痛彻心扉的可怕伤害。而君子的为人光明磊落,认为与其用阴险的手段得胜,宁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来一较高下,即使失败了也没有怨言。后来“暗箭伤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中伤他人。
01.《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02.《镜花缘》第五八回:“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有借刀杀人的强盗,有造言害人的强盗,有设计坑人的强盗……诸如此类,一时何能说得许多。”
语义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中伤他人。
类别用在“狡猾诡诈”的表述上。
①他向来行事光明正大,从不暗箭伤人。
②你要提防著他些,他专干暗箭伤人的勾当。
③这种暗箭伤人的做法是小人行径,君子不齿。
④他就是暗箭伤人的原凶,竟然还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⑤我这次会栽在他手上,是我没料到他会不讲道义,暗箭伤人。
⑥在你受伤时,我真心照顾你,想不到你却暗箭伤人,真是忘恩负义!
⑦你这份工作很让人眼红,得小心行事,公司里会暗箭伤人的家伙不少。
⑧董事长对我的态度突然转变,我怀疑有人暗箭伤人,在他面前说长道短。
⑨朋友!有本事就出来光明正大的较量,这样暗箭伤人,算什么英雄好汉!
同义“暗箭伤人”及“含沙射影”都有暗中伤害别人的意思。
异义“暗箭伤人”是指以阴险手段暗中害人;“含沙射影”多指用语言、文字进行毁谤中伤。
暗箭伤人 | 含沙射影 | 例句 |
---|---|---|
✅ | ❌ | 我这次会栽在他手上,是我没料到他会不讲道义,暗箭伤人。 |
❌ | ✅ | 这篇报导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些人。 |
injure sb. by understand means
blesser qn. d'un trait décoché en cachette
занимáться тáйным вредительство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