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lao 查看: 15
识:认得;途:路。
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例子: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正音:“识”,读作“shí”,不能读作“zhì”。
辨形:“途”,不能写作“涂”。
辨析:“老马识途”与“识途老马”有别:“老马识途”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
老马认得走过的路。典出《韩非子・说林上》。后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从伐。春往冬,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管仲:管夷吾(?∼公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谥敬。世称为“管子”。
[2]隰朋:生卒不详,齐国大夫,曾助管仲佐桓公完成霸业。谥成子。隰,音xí。
[3]桓公:?∼公元前643,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谥桓。
[4]孤竹: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至热河省朝阳县一带。
[5]反:通“返”,回来。
春秋时,周室衰微,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对内提升国力,对外率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蛮族入侵,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位。据《韩非子・说林上》载,有一次管仲、隰(xí)朋随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国,由于去的时候是春天,而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冬天,景物变化很大,让他们迷失了回国的方向。正当众人无计可施时,管仲想起老马可以记得以前走过的路。于是挑选了几匹老马,让牠们在前面任意行走,军队跟在后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国。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01.《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臣闻老马识途,无终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
语义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褒义。
类别用在“经验丰富”的表述上。
①放心吧!小王老马识途,不会迷路。
②有老马识途的老王领队,我们不会迷路。
③识认古文字,他老马识途,我则没啥经验。
④买卖骨董,得找位老马识途的仲介,不可随便。
⑤团中就你老马识途,这次旅游理当由你作导游。
⑥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⑦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⑧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著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⑨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⑩原盼他老马识途,没想到竟然和我们一样初游此地,这下可要冒险了。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
老馬(ろうば)は道を知る。経験者(けいけんしゃ)はその道に詳(くわ)しい
un vieux cheval connaǐt la route(un homme d'expérience est un bon guide)
Стáрый конь дорогу знáе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