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bing 查看: 6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例子:制胜以谋,兵无血刃。唐·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即“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
此处所列为“兵不血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荀况(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
01.《北史・卷一○○・序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所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02.唐・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并序〉:“则使元恶授首,群甿不孤,兵无血刃,荒戎底定,岂不在于大雄乎?”
without striking a b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