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ping 查看: 43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正音:“人”,读作“rén”,不能读作“yín”。
辨形:“近”,不能写作“进”。
辨析:“平易近人”和“和蔼可亲”、“和颜悦色”都可形容态度温和;不同在于:①“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并多用于长辈;不用于小辈;“和颜悦色”没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于长辈。②同样形容温和时;“和颜悦色”偏重于脸部表情;“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偏重于态度作风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
谜语: 伴 (谜底:平易近人)
故事: 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为鲁公,他没有去曲阜,而让儿子伯禽前去治理。姜子牙分到齐地,五个月就回京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而伯禽三年后才回京汇报政绩。周公感慨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平易近人才行得通。
指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意。语本《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后用“平易近人”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亦用于形容诗文浅白易懂。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后世其事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鲁:国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给其弟周公旦,后因周公留辅天子而改封周公长子伯禽为鲁侯。辖域包括今山东省滋阳县、江苏省沛县及安徽省泗县一带,以曲阜为国都,后为楚国所灭。
[2]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3]齐:国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今山东省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据《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和姜太公都因为辅佐武王打败商纣有功,分别受封于鲁和齐。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协助处理政事,就派他的儿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后才向周公回报政绩,而姜太公上任五个月就回报他的政绩。原来伯禽为了改革鲁地的风俗和礼制,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姜太公则是简化君臣之礼,顺应齐地风俗来治理。周公在听到伯禽迟于回报的原因后,就曾叹气说:鲁国将来会臣服于齐国,因为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意,人民必定会来归顺。后来“平易近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亦用来形容诗文浅白易懂。
01.唐・白居易〈策林一・十二政化速成由不变礼不易俗〉:“故周公叹曰:『夫平易近人,人必归之。鲁后代其北面事齐矣!』”
02.《四库总目提要・卷四・经部・易类四・周易参义》:“其诠释经义,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虚无,言象而不涉附会。”
03.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
04.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陆放翁诗》:“此古体之工力,更深于近体也。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
05.清・龚自珍〈杂诗〉一四首之一四:“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
㈠
语义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
类别用在“亲切和善”的表述上。
①老师十分平易近人,有问题直接向他反应即可。
②他虽然贵为院长,但秉性却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③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不但赢得部属的爱戴,也获得长官的信赖。
④他地位虽高,但待人接物却很平易近人,难怪大家对他又敬又爱。
⑤有些偶像明星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并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么高高在上。
㈡
语义形容诗文浅白易懂。
类别用在“平实自然”的表述上。
①这典故经过老师译解之后,读起来平易近人,已无艰涩之感。
②白居易所写的诗,不但风格清新婉丽,而且文字平易近人,老妪都解。
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
やさしくて近付きやすい
d'un abord facile(être affable et accessible)
zugǎnglich(entgegenkommend)
простой и доступны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