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bu 查看: 10
见“不约而同”。
犹“不约而同”。见“不约而同”条。
此处所列为“不约而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载,汉武帝时,朝中两位大臣严安和徐乐上书,文中对秦朝的灭亡有所评论。他们认为秦始皇在取得政权后,不但没有体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断发动战争,造成社会更加不安定,赋税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尸骨遍地。于是在秦始皇死后,天下群雄并起,纷纷领兵抗秦。而这些豪杰之士其实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贵族之后,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精良武器,这些人之所以“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是因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变,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时势所趋。此处“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指没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动,没有事先约定就一起会合,后来“不约而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
01.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祧庙议状・小贴子》:“熹窃详颐之议论,素与王安石不同,至论此事,则深服之,以为高于世俗之儒,足以见理义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约而合者。”
02.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诗人发兴造语,往往不约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