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tong 查看: 4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或作“同声之应”。
Like attracts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