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ou 查看: 32
有开始也有结束。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毛泽东《矛盾论》:“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
正音:“终”,读作“zhōng”,不能读作“zōng”。
辨形:“终”,不能写作“中”。
辨析:“有始有终”和“有头有尾”;都含有“做事能坚持始终”的意思。但“有始有终”偏重在坚持、始终如一;常作书面语;“有头有尾”偏重在到底;有个结束;常作口头语;是形象的比喻。并常用来形容文章、故事完整。
歇后语: 1. 厕所挂铃 —— 有始有终
2. 百米短跑 —— 有始有终
谜语: 厕所挂铃 (谜底:有始有终)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游看不起子夏的门人,认为他们只会教最低等的学问。子夏叹息道:君子教人的道理应该有先后次序,好比草木必须一一分类清楚,不能随心所欲乱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说了开头就能知道末尾。
“有始有终”本作“有始有卒”。指能将本务与末节融会贯通。语本《论语・子张》。后用“有始有终”指有开头,有结尾。比喻做事能贯彻到底。
曰:「 之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 也﹖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1]子游:孔子弟子言偃(公元506~?) ,春秋吴国人。仕鲁为武城宰,习于礼,以文学著称,孔门四科中列于文学科。
[2]子夏:孔子弟子卜商(公元前507~?),春秋卫国人。习于《诗》,擅长文学,与子游同列孔门四科之文学。孔子殁后,子夏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
[3]门人小子:指子夏门下的弟子。
[4]抑:一ˋ,不过是。
[5]诬:音wū,诬陷、诋毁。
“有始有终”典源作“有始有卒”。始,最初、根本的意思;卒,最终、末节的意思。孔门中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子游与子夏并列文学一科。子游熟习礼仪,曾经担任鲁国武城宰,治理期间,能用礼乐教化士民;而子夏通晓《诗》义,著有《诗序》,曾讲学于西河。虽然子夏与子游在文学上都有相当的研究,但在教授学生的内容上,却彼此大异其趣,有各自的见解。《论语・子张》就曾经记载:“子游认为子夏的学生,如果只是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都不过是枝微末节的小事而已,至于作为本务的学问却没学到,这怎么可以呢!”这话传到子夏耳里,他不以为然地说出:“君子之道该先传授哪一项呢?而哪一项须放在后面讲述呢?这个道理就像各种草木,生长情形各异,必须区分类别,然后才可栽种。因此,无论本务还是末节,都是君子的学问,怎么可以随意批评诋毁呢?能够将本务与末节融会贯通,恐怕只有圣人做得到吧!”后来“有始有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有开头,有结尾。比喻做事能贯彻到底。
01.《魏书・卷六九・列传・袁翻》:“臣自揆自愿,力极求此,伏愿天地成造,有始有终,矜臣疲病,乞臣骸骨,愿以安南、尚书换一金紫。”
02.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昔陶唐、成汤之时非无灾患,而称其圣德者,以其有始有终,无惟无欲,遇灾则极其忧勤,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
03.宋・张昭〈陈治道疏〉:“愿陛下有始有终,无荒芜怠。”
04.《水浒传》第二二回:“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05.《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三朝之后,美娘叫丈夫备下几副厚礼,分送旧相知各宅,以酬其寄顿箱笼之恩,并报他从良信息。此是美娘有始有终处。”
06.《歧路灯》第五三回:“邓世兄,你今日才晓得我夏鼎,是个有始有终、来的明去的清的朋友。”
07.《野叟曝言》第七六回:“七令已完,天已昏黑,轮著素臣收令。素臣已醉,辞不肯收。众人怂恿著说:『有始有终,断无不收之理!』”
08.《镜花缘》第九四回:“我只喜起初是若花姐姐出令,谁知闹来闹去,还是若花姐姐收令,如此凑巧,这才算得有始有终哩。”
09.《孽海花》第五回:“我们同去同来,倒也有始有终,只是丢了霞郎,如何是好?”
语义指有开头,有结尾。比喻做事能贯彻到底。
①他做事认真负责,总是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
②他学过不少才艺,但总是三分钟热度,不能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③秉持著有始有终的信念,从入学到毕业,他从未缺席任何一堂课。
④身为班长的他,要求自己做事不只尽力而已,而且能够有始有终,一以贯之。
⑤尽管这场马拉松比赛胜负已定,但后段选手仍持续向前跑,有始有终地完成比赛。
carry something through to the end
終始一貫(しゅうしいっかん)する
довести начáтое до концá(довести до заверш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