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zui 查看: 16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辨形:“诛”,不能写作“侏”。
谜语: 不杀之罪 (谜底:罪不容诛)
故事: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即使一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恶极。语本《孟子・离娄上》。△“杀人盈城”、“杀人盈野”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争城以战,,此所谓,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1]杀人盈野:杀人极多,遍地是尸体。盈,满。野,广平的地方。见“杀人盈野”。
[2]杀人盈城:杀人极多,满城都是尸体。盈,满。见“杀人盈城”。
[3]率土地而食人肉:因为大家为抢夺土地而杀人,正如“率土地食人”。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学说,重仁义、轻功利,所以曾说:“孔子的弟子冉求曾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没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帮著他加重人民的赋税,气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敲鼓宣布他的罪状,对他加以指责。』由此看来,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属还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耻的。更何况是替他打仗,为争夺土地、城池,到处杀人,这样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过。”后来“罪不容诛”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罪大恶极。
01.《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02.《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
03.《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
04.《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雠!吾当活捉生啖汝肉!”
05.《隋唐演义》第八八回:“番奴负恩背叛,罪不容诛,今彼恃士卒精锐,冲突而前,当何以御之?”
语义比喻罪大恶极。贬义。
类别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
①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
②对付这种罪不容诛的坏蛋,焉能存妇人之仁?
③这几个歹徒杀人放火,作恶多端,罪不容诛。
④如今我辜负老爷多年的栽培,已罪不容诛,那敢奢望老爷原谅!
⑤听到他犯下如此恶行,老太爷嘴里直说:“罪不容诛!罪不容诛!”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ce
forfait qui mérite plus que la mort
js Verbrechen lǎβt sich auch mit dem Tod nicht sühnen
непростительная вина(непростительно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