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dai 查看: 15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正音:“呆”,读作“dāi”,不能读作“ái”。
辨形:“呆”,不能写作“待”。
辨析:“呆若木鸡”和“目瞪口呆”;都是从形体上来描绘吃惊发愣的样子;但形体的部位不同;吃惊的程度也有差别。“呆若木鸡”形容全身都像木鸡似地呆着;程度较重;“目瞪口呆”从眼睛不动、嘴不能说等面部表情来形容发愣的样子。
谜语: 最愚蠢的鸡 (谜底:呆若木鸡)
故事: 西周时期,纪渻子专门为宣王养斗鸡,宣王一再催问纪渻子养的斗鸡如何样了?40天过后,纪渻子养的斗鸡像一只木头做的,不惊不动,别的鸡见它都吓跑了,这只鸡天下无敌。
木鸡,木头制成的鸡,任何情况下皆纹风不动,比喻修养深厚、态度沈稳。语本《庄子・达生》。后用“呆若木鸡”形容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木鸡养到”、“目瞪口呆”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无敢应者,反走矣。”
[1]几:音jī,近、差不多。
[2]异鸡:其他的鸡,指未受训练的鸡。
“呆若木鸡”的“木鸡”指木制的鸡,见于《庄子・达生》中,原是用来比喻训练有素的斗鸡,在任何情况下都十分沉著,纹风不动。斗鸡,是一种使鸡相斗以决胜负的游戏。从前有个叫纪渻(xǐng)子的人为齐王驯养这种战斗用鸡,十天后齐王问:“可以了吗?”他回答道:“还不行!牠看来还是很骄傲,很容易冲动。”又过了十天,齐王再度询问,他仍说:“还是不行!别的鸡鸣叫,牠就跟著叫,不够沉著。”再过十天,齐王再问,他又说:“还是不行!牠的气势还太旺盛。”终于在十天后,齐王再问时,他说:“可以了!牠现在对于其他同伴的鸣叫毫无反应,沈稳的态度使牠外表看来像是只木制的鸡,可说是已具备了完善的战斗力。我想别的鸡只要看到牠的样子,一定不敢应战,转身就跑。”后来,这只鸡果然百战百胜。庄子的这则故事里,其实是以那只看似“木鸡”的斗鸡来比喻人学养高深,态度稳重,从而故有“木鸡养到”之语。但后人又取“木鸡”不动的停滞模样形容失神的样子,后来“呆若木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
01.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钱蕙荪》:“生骤闻此消息,呆立若木鸡,应对全乖。”
语义形容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
类别用在“反应迟顿”、“惊愕诧异”的表述上。
①妳怎么交了个呆若木鸡的男友,反应还真迟钝!
②都好半天了,他仍然呆若木鸡地瞪著天花板看。
③你怎么呆若木鸡?在想什么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④这个人叫他做什么都慢半拍,呆若木鸡的样子,令人生气。
⑤看到父母吵起来了,他呆若木鸡地站在旁边,一动都不敢动。
⑥屋内几人被这突来的意外吓得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⑦他听了电话之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好像受了什么惊吓。
⑧看到警察拿出多样证物后,原本神色自如的嫌犯吓得呆若木鸡。
⑨那时我一进门,看见母亲倒在地板上,吓得我整个人呆若木鸡,竟然忘了报警求救。
同义“呆若木鸡”及“目瞪口呆”都是用来形容发愣的样子。
异义“呆若木鸡”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形容因恐惧、惊讶、窘迫或困惑而产生的反应,亦可用于形容愚笨的样子;“目瞪口呆”则只用于形容惊讶或窘迫,不用于形容愚笨。
呆若木鸡 | 目瞪口呆 | 例句 |
---|---|---|
✅ | ❌ | 妳怎么交了个呆若木鸡的男友,反应还真迟钝! |
✅ | ✅ | 这个消息实在太震撼了,一时之间每个人都呆若木鸡地反应不过来。 |
stand like a log
呆気 (あっけ)に取られる,あきれてぽかんとなる
rester la bouche bée
застыть на мéст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