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fan 查看: 13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
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争论场合。
例子:语侵妇,妇反唇相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
正音:“相”,读作“xiāng”,不能读作“xiàng”。
辨形:“稽”,不能写作“籍”。
辨析:“反唇相稽”和“反唇相讥”有别:“反唇相稽”重在责问分辩;而“反唇相讥”重在讥讽嘲弄。
反唇,回嘴、反驳。稽,计较、责难。“反唇相稽”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语出汉・贾谊〈治安策〉。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虑有德色;母取,立而。抱哺其子,与公;妇姑不相,则反唇而相。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1]耰:音yōu,用来平整田土或击碎土块的农具。通“櫌”。
[2]鉏:音chú,翻土、除草的农具。。
[3]箕帚:音jī zhǒu,扫除尘土的器具。即畚箕与扫帚。
[4]谇语:相告、诘问。谇,音suì。
[5]并倨:并排坐在一起。
[6]说:通“悦”,音yuè。喜悦。
[7]稽:计较、责难。
“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是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典源出自汉・贾谊〈治安策〉。贾谊智慧过人,文帝对其才能及建议均十分赏识。他曾上疏言政事,陈述治安的策略,世称为〈治安策〉,对汉代政治有很大影响。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仁义不施,风俗败坏。汉初还普遍存在秦朝败坏的遗风,他举例说:富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父亲来借一把锄地的农具,就露出施惠的表情;婆婆来拿个畚箕与扫帚,就在一旁说些斥责的话。媳妇和公公并坐,一点长幼尊卑的次序也没有;受到婆婆的指责,就马上回嘴还击。这些都应该加以改革,用礼义来教化百姓,施行仁义、先王之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后来“反唇相稽”被用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一般通行的语形也作“反唇相讥”。
01.《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引汉・贾谊〈治安策〉:“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源)
02.《聊斋志异・卷八・吕无病》:“即闻儿死妾遁,抚膺大悲。语侵妇,妇反唇相稽。”
03.清・林则徐〈沥陈民间烟土烟具仍宜收缴片〉:“且风闻外夷于呈缴之后,知内地民人烟可不缴,不无反唇相稽者,于国体尤有关系。”
语义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
类别用在“讥讽反驳”的表述上。
①这两个人是死对头,时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反唇相稽,互相责难。
②老王的话还未说完,就遭到老李的反唇相稽,两人因此吵了起来。
③虽然对方的口气不太友善,他却没有反唇相稽,只是耐心地继续说下去。
④平时心高气傲的小美,这次被诘问时居然没有反唇相稽,实在有点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⑤小明十分生气,正想要反唇相稽,其他人连忙劝解道︰“他是无心的,你就原谅他吧!”
reply defia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