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BuzzFeed是善于使用清单体的网络媒体中最著名的一个。打开其网站,有约1/3的内容是诸如“逃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40种创意方式”这样的清单体。2006年创立之初,BuzzFeed就以勾兑适合在互联网上大规模传播的病毒式内容为己任。明星八卦、阿猫阿狗的卖萌图片或者诸如“6个吃早餐的错误方式”这类一地鸡毛的讨论正符合它需要的娱乐性强、传播性高的特质,清单体则是此类内容非常好的承载形式。截至2014年11月,BuzzFeed美国版网站主页上,清单体文章“小物件的33个聪明收纳办法”以1116条回复超过了群众基础最强大的名人八卦帖“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对于‘性感偶像’之称的完美回复”的934条回复,成为最热门的内容。BuzzFeed月访问量达到1.5亿人次。2014年8月,它完成了第五轮融资,美国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向其注资5000万美元后,它估值达8.5亿美元。逼近163年历史的老牌媒体《纽约时报》市值的一半。
BuzzFeed国际业务副总裁Scott Lamb介绍,BuzzFeed共有250人的采编团队,其中约50人重点承担清单体的编写,但新闻部门的记者也可以选择以清单体写作。清单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编写,有时一条清单体需要两三天完成。一个好的清单体,需要作者仔细琢磨怎么讲好故事,怎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国内,微在、澎湃等都是把清单体玩的出神入化的新媒体。而清单体的大本营还是在微信,这或许就是中国的“BuzzFeed模仿者”们并未大红大紫的原因。
模仿者
《华尔街日报》这类新闻网站、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都制作过清单体的内容。
新西兰人Jamie Frater 2007年创办了一个专注发布清单体的网站Listverse,还以每篇100美元的价格购买和发布读者撰写的清单;总部在纽约的新闻类网站The Awl则专门开设了一个栏目,称为“没有评论的清单体”。
微在
微在的微信公众号2014年3月启动,8月网站上线,9月移动端App发布。这个以“干掉无趣”为口号的新媒体,在形式上极大地借鉴了BuzzFeed,也将清单体作为倚重的内容载体之一。微在的内容其实大部分是清单,但标题不一定出现数字。微在初创时目标用户年龄段是15岁-35岁,但2014年的用户多集中在18岁—40岁,比预设的更成熟。
慈母舰
新加坡的生活资讯与时事新闻网站“慈母舰”创立于2013年9月,其中一篇“你暗地里喜欢建国总理李光耀的90个原因”的文章曾长期维持日浏览量超过5.2万次的热度。它也被评价为“套用美国著名社交新闻网站BuzzFeed与Upworthy的成功模式,且经常以列表(listicle)方式呈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