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中国已经在2011成功年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九”、“神十”分别是两艘有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中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上将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将有飞船与之对接。
“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特例,主要为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而“天宫二号”则完全是小型空间实验室,科学家、航天员们将在里面展开各种工作和试验,“天宫二号”技术方案已经完善,研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将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将来随着空间实验室体积的增大、可靠性的提高,将逐步发展成为空间站的核心舱或者实验舱,增加太空实验的项目和种类,为建成空间站奠定基础。
空间计划;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届时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
戚发轫介绍说,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天宫一号就是中国在第二步计划中为了解决交互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被运往太空之后,通过对接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戚发轫说,对接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发射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的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就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了。
戚发轫说,空间站可以允许若干个宇航员同时长期驻守太空,吨位可重达20吨。发射这样重的物体需要使用重型火箭,由于使用的火箭直径较大,无法通过铁路运输,所以用海路运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同时,海南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有利于增强火箭的运载能力。
中国将在2015年底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并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014年3月2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按照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之前,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标是建成我国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大系统。
他透露说:天宫二号的规模与天宫一号基本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
展开全文